- 相關推薦
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思考
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思考——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是關鍵
內容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具體化,是遏止城鄉差距拉大趨勢、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建設新農村,不僅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規劃和政策引導,更需要農民自身的努力,發揮主體作用。就我在**縣**駐村指導工作中的體會來談談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思考。
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一些問題出現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同樣伴隨著一定的問題出現,就我縣現階段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落后。近年來,盡管縣委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使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提高,但總體來看,與農業發展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農村的道路、飲水、供電、商貿、電視、電信等基礎設施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同時村上的生產和生活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也不齊全,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
二是農民增收的渠道窄,增收緩慢。農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推廣力度不夠,由于農村土地有限,加之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因此僅靠現有土地和種養方式很難實現農民收入的突破。與此同時,農民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比較少,導致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增收方式單一,農民增收后勁不足。
三是村鎮建設雜亂無章,人居環境條件不容樂觀。我縣部分地區鄉鎮基本沒有進行科學的建設規劃,農戶住宅位置沿襲歷史,隨處而建,比較凌亂。同時農戶沒有環保意識不強,隨意堆放農作物副產品、肥料等。許多村鎮衛生,秩序,臟亂差等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四是勞動力素質不高,思想觀念相對落后。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和諧社會發展的進程。
下面結合我在**鎮駐村調研情況,談一下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宏觀規劃,政策引導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縣委應結合我縣實際,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嚴格實施“一村一品”方案,要求各村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加強我縣農村黨的先進性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三項建設”。政府還應繼續加強對農村的幫扶工作,為農村牽線,與外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對接。尤其是知識分子、科技分子下鄉以及結隊幫扶工作,更要落到實處,多為農民提供必要的基礎。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外貿出口等方面政府更要充分發揮作用,讓農民在發揮主體作用的時候絕無后顧之憂。
二、農民切實發揮主體作用
所謂社會主義“新農村”包括=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但歸結到一點都還是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只有在農村經濟逐步提高的過程中,農民切實從自身做起,加強環保意識,加強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自解決,不能一味依賴政府,只有這樣,新農村才具有它真實的內涵。
近幾年來,隨著**鎮經濟發展,**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以構建和諧社會、發展“六區產業格局”為目標,確定了“重點工業,提高農業,帶動商業,創新旅游業”的發展方針,逐步將**鎮建設成為規劃合理、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的新型城鎮。
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六區”格局打造著一個又一個新兩點。這六區包括:工業新城區、精品蔬菜區、商品流通區、文化教育產業區、小康住宅區、旅游配套區。**鎮以和諧數十位目標,實施逐步開發,滾動發展之策,打造小康住宅區,違產業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處所;打造連接西北的商品流通區,為入城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購物環境;打造教育產業,則很好地為入城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同時,**鎮還打造工業新城區,為入城企業提供發展平臺,也為**鎮帶來了經濟效益;開發休閑產業并注重環境整治,民俗旅游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幾年來,**鎮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精品蔬菜區,成為該鎮的一大特色。
與此同時,**鎮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行教育活動為主線,緊緊扣住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以城帶村、城村互動”,促進了新農村建設。**鎮也多次獲得“五個好”鄉鎮黨委、京郊工業先進鄉鎮、京郊生態示范鎮、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和首都文明鄉鎮的榮譽稱號。
根據**鎮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才是關鍵,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爭創五個好黨支部和優秀黨員為目標,開展活動,并通過活動來化解一些矛盾,融洽干群關系。加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村鎮。
二是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引進一批企業、包裝一批項目、組織一批建設,培育和壯大支柱產業。積極引進企業可以增加地區經濟總量,因此,各鎮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精心包裝一批項目,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依據縣里的政策,對接包裝項目。同時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適時組織一批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設施,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突出生態涵養,營造綠色環境,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三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歸根到底,新農村還要靠新農民來建設,農民自主性的發揮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因此,農民要切實發揮主體作用:首先,要樹立主人公意識和責任感,自己的村子自己建設,自己的環境自己維護,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其次,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自主創業,發展特色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同時,要加強學習,樹立科學觀,只有不斷對自己充電,新農村建設才會有動力;只有樹立科學觀,新農村建設才會少阻力。
結語:鑒于我縣**鎮的新農村建設經驗,不難看出,**鎮的成功除了政府的規劃幫助之外,根本原因還在于**鎮的農民發揮了自己的主體作用,他們在取得一項成績之后不是洋洋自得,而是以新的姿態投入到另一項事情上去,由當初單一的種植業發展到現在的“六區產業格局”。如此大的成功正源于**鎮農民不斷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也正由于此,**鎮的新農村建設才一直處于領先水平。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思考】相關文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思考08-13
對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考08-15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調查與思考08-16
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1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和思考08-12
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08-16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和思考08-17
領導干部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