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扶持工業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思考
加速工業化進程,是我州確立的六大戰略之一。近幾年來,我州工業企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總體上也面臨不少問題。作為稅收職能部門,如何運用稅收政策,扶持我州工業企業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職責。最近,我和稅政部門的同志先后深入吉首、瀘溪、花垣等縣市的骨干工業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本文想就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和如何運用稅收政策扶持工業企業發展作一探討。一、當前我州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網-http://www.wmxz.cn]
近幾年,我州工業企業有了很大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截止2002年底止,全州國有企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企業)246個,固定資產原值574249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58807萬元,工業增加值1243159萬元,基本形成了食品、礦產、化工、醫藥、輕紡五大產業和一批骨干工業產品。工業企業的發展壯大,為推動我州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保持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近兩年來,我州工業發展出現了新的情況,呈現了下面幾個特點:
1、工業發展速度滑坡。2002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8.7億元,比上年下降了1.2%。全州國有工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增加值14.7億元,下降9%。由于受一批重點企業改組改制以及產品市場價格下跌的影響,國有工業生產出現嚴重滑坡,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3億元,下降了18.2%,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4億元,下降了26.1%。尤其是今年以來,全州工業生產連續出現9個月負增長。1-9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06652萬元,同比下降4.38%,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00544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不變價75180萬元,增加值同比下降4.07%,據州經貿委預計全州規模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全年只能完成31億元。
2、工業企業效益下降。2002年全州規模工業共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5.6億元,下降了2.4%,虧損9963萬元,其中,國有企業虧損13318萬元。今年1-9月份,全州規模工業共實現利稅1993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1%,實現利潤為負 67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虧221.8%,其中:盈利企業盈利額為738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09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虧69.3%,虧損企業82戶,虧損面為33.88%,實現稅收26653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虧損在500萬元以上企業有4戶,龍山卷煙廠虧損4344萬元、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虧損2950萬元,湘泉集團虧損2316.1萬元,三立集團虧損948.7萬元。
3、產品結構不合理。一是我州高能耗初級產品比重大,電解錳、電解鋅、電解鋁、硅錳合金高能耗初級產品的總量已占了全州工業經濟總量61.7%,其中,電解錳占35.7%,電解鋅占18.3%,電解鋁占3.8%,雖然今年錳、鋅國際國內市場有所好轉,但市場仍然非常脆弱;二是低檔次飲料產品和白酒產品嚴重滯銷,產量和銷售收入大幅度下降,僅湘酒鬼公司今年1-9年月產品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三是暢銷名優產品少,數量少,目前我州暢銷產品比重還不到10%,缺乏市場競爭力。
4、技改項目技術含量不高。1-8月全州共實施工業技改項目32個,累計投入26699萬元,全部為礦產品加工項目,且多為初級加工項目,科技含量不高,其中:在建電解錳、電解鋅、電解鋁,鐵合金,硫酸等上游產品項目就達22個,總投資達49750萬元,占整個投資69.2%。屬重復建設項目有:電解錳8個,電解鋅1個,硫酸2個,微細鋁粉5個,鋁顏料3個,硫酸錳3個。重復建設項目多,后勁不足。
5、企業改制進展慢。當前企業改制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部分改制企業資金緊張,難已整體推進,部分縣市由于自身財政困難,無力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使改制工作受到影響;二是去年改制的少數企業,遺留問題多,群眾上訪多,影響改革推進;三是改制企業普通債務官司多,敗訴率大,影響改制工作正常進行。
6、工業經濟運行艱難。一是我州多數工業企業處于資不抵債邊緣,由于各種原因,企業缺乏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過來基本上靠銀行貸款維持運轉。今年以來,全州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比去年周期減少近5個億,相當部分企業難以啟動;二是能源、特別是電力供應不足。僅花垣縣全縣電力需求量就在7億度以上,而實際供電能力僅3個億,使花垣一些企業無法正常生產,加之,電價與周邊貴州銅仁,重慶地區電價比,普遍偏高,企業負擔加重。
二、當前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稅收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州工業形勢不容樂觀,從調查情況來看影響工業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就地稅部門管理的有關稅收政策來看,主要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1、工業企業能享受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過窄。從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看,稅收政策對工業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對工業企業稅收支持是發達國家稅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并無專門的扶持工業企業的稅收政策,只有一些主要由工業企業受益的稅收規定,并且散見于各種稅法規定或文件規定中。這些政策文件對自治州來講,針對性不強。自治州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開發地區,目前能夠享受的區域性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包括:"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免三減二"稅收優惠政策和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但要享受這些政策并不容易,落實到工業企業,真正能享受到的企業卻很少:一是因為我州大部分企業由原企業改組改制而來,不屬新辦企業;二是可享受西部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主營業務必須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項目,且該項目的業務收入必須占總收入的70%以上,范圍雖然比較廣泛,涉及農業、林業和生態環境、水利等28個領域,共計526種產品、技術及部分基礎設施和服務,但當前我州工業的主導產品大都不屬于國家規定的鼓勵類產業項目,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沒法享受。2002年,全州地稅系統所管轄的納稅企業享受此項優惠政策的只有6戶,減免企業所得稅560.2萬元,其中:水利、電力4戶,83.57萬元,化工1戶,173.23萬元,農副產品精加工1戶,303.32萬元。政策的覆蓋面和影響面很小。還有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只執行到2010年,優惠期很短,而沿海地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稅收優惠政策卻沒有時間限制,相比之下,受益期不如這些地區優惠。其次,我州不屬于高新技術開發區,一些高科技產品不能享受高科技稅收優惠政策。一些農業開發項目,例如老爹公司、喜陽集團沒有納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支持的名單,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另外,對困難企業減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的政策,也難以發揮政策引導鼓勵作用,只能起到減少欠稅作用。
2、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從自治州的工業企業正處于恢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確實需要稅收優惠扶持企業發展;但另一方面,國家所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大都是"中央點菜,地方買單",主要由地方財力負擔,直接影響所得稅財政基數的完成。我州是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收入增量不足,表現得越明顯。例如西部開發稅收政策規定,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資投資企業,在2001年至2010年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由于中央沒有相應的轉移支付補償措施,地方各級政府由于財力緊張,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在執行這些政策上壓力很大。不執行政策政府不行,執行了保不住基數,中央要相應扣減,得不償失。出于;鶖岛褪杖胄枰,只好每年加大征管力度,全力確;鶖。
3、現行的固定資產投資改造稅收處理政策直接影響到企業業主投資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固定資產折舊,按照現行固定資產折舊稅收政策規定,一般企業的機械設備折舊年限為10年,而我州工業企業采用得主要一些是高能耗,易腐蝕的生產設備,一般投入生產3-5年就需要進行改造或報廢,造成受益期與折舊年限的矛盾,使一部分資產價值得不到及時回收,不利于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二是技改固定資產投入,按照政策規定技改項目國產設備投資可抵免企業所得稅,但手續過嚴,門檻過高,表現在:(1)必須是國產設備投資改造。(2)必須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且符合環保政策。(3)要層層上報審批,企業怕麻煩,積極性不高。
4、現行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政策過嚴。特別是一些有控制指標性費用,存在指標過低,不利于企業發展。如業務費問題,按政策規定銷售收入在1500以下按5‰提取,銷售收入在1500萬元以上的部分按3‰標準提取,超支就要納稅調整。受市場環境、消費水平、企業拓展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的實際開支往往遠遠超過這個標準;再有計稅工資標準問題,按每月800元計算扣除明顯偏低。此外,還有捐贈問題,我州是貧窮地區,一些效益好的企業對農村、學校往往實行對口扶貧,直接捐贈的方式,以改善其基礎設施,但直接捐贈稅前不能扣除,即使通過非盈利性機構捐贈,稅前允許列支的比例也非常低,僅為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3%。
5、企業改組改制、債務重組缺乏相應的稅收政策支持。企業為消除債務,減輕包袱,在改組改制過程中,常對債務進行重組,即以低于帳面債務數額清償債務,作為債權方在一定限度內也愿意清償,死欠呆欠不如現收。但按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差額部分債務方必須作收入繳稅,給企業改制增添了難度。如花垣東錳集團欠建行貸款本息累計3100萬元,通過債務重組以300萬得到清償,差額2800萬就應補繳企業所得稅924萬,這就目前東錳集團的生產經營現狀來看,無疑于雪上加霜。
6、現行企業所得稅征管體制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做大做強,F行稅收政策規定:少數民族新辦企業可享受"免三減二"優惠政策,屬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新辦企業在享受"免二減三"優惠政策之后,在2010年以前還可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這對新辦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對一些成型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上新項目卻缺乏政策支持,為了享受新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現已出現一種傾向,一些企業往往從利益出發,采取新鋪攤子、上新項目,重新設立公司,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執照等另起爐灶的辦法,達到享受新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目的。再有,2002年國家實行所得稅分享體制改革中明確規定:從2002年元月一日起,新辦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由國稅部門負責征管。這一規定一是使企業變相享受上述稅收優惠政策成為可能;二是使技改國產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名存實亡;三是給地稅征管帶來了很大困難,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做大做強 。
7、稅務部門服務和管理滯后。一是由于企業前幾年不景氣,一些稅務機關疏于管理,存在重大輕小,重盈利企業輕虧損企業問題,對一些小企業,虧損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或虧損額沒有進行及時結算,導致底子不清;二是執行政策宣傳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夠;三是執行政策存在偏差,特別是私營企業,按政策規定自2000年起私營獨資和合伙企業改征個人所得稅,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非獨資和合伙私營企業視同個體戶進行管理,按收入附征個人所得稅,使一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
8、縣市地方政府出臺文件對企業稅收進行減免,給地稅部門征管帶來困難。例如,一些縣市政府規定:改組改制企業視為新辦企業;執行企業所得稅"免三減二"政策,其時間界定以投資生產后全年計算,中間開業即使超過半年也不作為優惠期;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自定為3-5年;企業用利潤在縣內從事擴大再生產、上其它項目允許在稅前抵扣;固定資產投資的稅費按比例實行"一票制",直接降低了稅率;對部分企業在稅收上實行目標管理等等,這些政策出臺違反了稅收政策,既給稅收征管帶來了困難,也不利于正常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
三、扶持我州工業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建議
我州的工業企業發展正處于重要的轉折時期,州委、州政府為加快我州工業發展,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隨著傳統產業改組改制的逐步到位,技改項目的完成并逐漸產生效益以及新項目引進速度的加快,我州的工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作為稅務部門如何扶持工業發展,從地稅部門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1、規范工業稅收優惠政策。當前各縣市制定的稅收政策對公平稅負、加強征管影響很大。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所得稅收入分享體制改革后征管工作通知中明確指出:近年來,一些地區為發展地方經濟,吸引投資,在統一政策之外越權制定了不少所得稅優惠政策。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繼續這樣做不僅不能真正起到吸引投資的作用,而且也不符合依法治稅的原則。實施所得稅收入分享體制改革后,所得稅收入中央、地方共享,地方越權自定所得稅優惠政策,還將侵蝕中央收入,削弱所得稅收入體制改革作用。要求立即停止執行;另外,國務院也一再強調,即使是地方收入部分,各地也無權減免。建議各縣市人民政府對出臺的優惠政策進行清理,進一步規范稅收政策。從地稅部門來講,要正確處理收入任務與執行政策的關系,樹立不執行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收過頭稅的理念,認真落實好所得稅優惠政策,西部開發稅收政策,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困難減免政策以及做好稅前列支,彌補虧損審批工作,規范執法行為,保證政策執行到位。
2、用好用活用足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當前要注意用好用活用足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稅收優惠政策等,通過用好用活用足這些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外資,既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也有利于加快我州工業發展。特別是要注意幫助企業搞好發展籌劃,大力發展國家鼓勵類支持項目,加快產業及產品結構調整步伐,以達到用好用活稅收優惠,促進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
3、向上爭取優惠政策。(1)積極向中央和省里爭取落實西部開發政策后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特別是基數以內的部分,在轉移支付時應給予補償。我州是湖南省唯一進入西部大開發范圍的地區,相對其它西部大開發省市來講,我州缺乏省級配套措施,因此,勢單力薄,難以支撐經濟快速發展,中央、省必須相應采取措施,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以彌補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地方財力減少;(2)爭取對我州高技術產業實行與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樣優惠政策;(3)爭取將果王素等優質農產品開發納入國家龍頭企業,享受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4)爭取將省人民政府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內資企業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審批權下放給州政府。(5)爭取延長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優惠期限,使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特區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具有相同吸引力和實用性。
4、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所得稅管理體制及相關政策。(1)進一步完善所得稅管理體制,F行所得稅管理體制不便于所得稅的征管,一是所得稅實行共享中央拿大頭,直接挫傷了地方政府開辟地方財源的積極性,二是征管范圍的劃分,增添了征管難度,造成國、地稅為爭稅源,產生一系列矛盾和糾紛,三是易產生征管漏洞,使企業避稅成為可能。必須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切實解決這些問題。(2)拓寬新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享受范圍,對同一企業新上項目,擴大生產規模的項目,也應給予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穩定企業發展。(3)適當增加業務費的列支標準,鼓勵企業拓展業務,擴大宣傳。(4)提高計稅工作標準,鼓勵工效掛鉤,既有利于保障職工利益,實行多勞多得,又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鼓勵企業發展。(5)提高捐贈的扣除比例,對確實屬于基礎設施方面的扶貧、公益性贊助支出應允許全額扣除。
5、優化服務和管理。一是加強政策宣傳,搞好政府咨詢和業務輔導;二是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減少對企業的檢查次數;三是要嚴格劃分新辦企業、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界限,該由國稅征收由國稅征收,該由地稅征收由地稅征收,該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個人所得稅,該征企業所得稅的堅決不能改征個人所得稅,甚至采取附征方式;四是鼓勵和幫助企業建帳建制,實行查帳征收,避免因帳務不全、核定征收或附征給稅收征管帶來的負面影響。
【扶持工業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思考】相關文章:
當前學校德育問題的若干思考08-17
關于中考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08-17
對教管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08-12
當前學校德育問題的若干思考08-08
關于地方文獻若干問題的思考08-09
關于勞教戒毒若干問題的思考08-15
關于 “村改社區”若干問題的思考08-15
元朝的特性 ——蒙元史若干問題的思考08-17
關于 “村改社區”若干問題的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