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思考

    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思考

    時間:2023-02-24 14:21:41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思考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指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縣的城鄉富余勞動力不斷增加,外出勞務日趨活躍,已經成為農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全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加快城鎮化進程,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地流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課題本文來自517878秘書網www.517878.com。
       一、*縣勞動力轉移取得的成效
       1、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縣對勞務輸出工作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措施大力支持,勞務輸出以其成本低、收益高、見效快、覆蓋廣的特性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項目。據統計顯示,2003年,全縣共輸出勞力63130人,占全縣總勞力21.33萬人的30%,實現勞務輸出收入2.52億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平增收60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截止2004年7月底,全縣已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8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勞務4.5億元,僅此可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打工經濟在*縣主要呈現出“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帶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2、勞務輸出已經成為推動縣域經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不僅帶回了勞務資金、相關技術和致富信息,更重要的是帶回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思維以及開拓市場的新本領。通過他們返鄉創業,外引內聯,牽線搭橋,加速了城多互動和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步伐,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富民皂素廠廠長*,早年外出打工實現了原始積累,2000年回鄉投資150余萬元興辦皂素加工廠,轉移剩余勞動力50余人,年上交稅收14萬元,為一方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3、外出務工人員已經成為支撐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生力軍。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地積累了資本,煉就了本領,相當一部分打工者在發展事業、回報家鄉的同時,成為城鎮居民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擴大了城鎮規模,促進了產業發展,拉動了市場需求,加快了農村城鎮化的進程。*集鎮上3家賓館都是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興辦的實業。該集鎮20戶新蓋樓房對象中,有18戶是打工人員,只有2家為本地生意人。據統計,*鎮有200多戶新蓋了樓房,屬外出務工人員新建的就有170多戶,占建樓戶的80%。*集鎮8棟高樓均為外出務工人員投資所建,檔次高,款式新,成為該鄉集鎮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4、外出務工已經成為提高人口素質的有效途徑。外出務工不僅有效創造財富,而且能夠更新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煉就過硬的致富本領。*公司總經理*,最初在建筑企業務工,憑著對建筑業的潛心鉆研和執著追求,創造發展了卓越公司,現已擁有國家一級建筑資質,成為建筑市場的一支王牌軍,他本人也成為該地區建筑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家。在該公司務工的4000名*“子弟兵”,人平年工資收入1萬元以上,其中20%的員工年收入1.5萬元以上,掙得了可觀的收入,學到了過硬的建筑技能,個體綜合素質正在逐步提高。
       二、*縣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1、外出務工者綜合素質較低。外出務工人員素質包括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維權常識及法律知識等。據*縣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目前,*縣已轉移勞力81176人,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24470人,占30%;初中50590人,占62%;高中及中專5480人,占6.75%;大專及以上228人,僅占0.3%,從技能等級上考察,無技能等級、無技術專長的52533人,占64.7%%;有一技之長的19429人,僅占22.9%。而相當多的外出務工人員缺乏必要的務工常識、維權意識和相關法律知識,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勞務市場對勞動者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需要。不少勞動力在求職過程中處于不利的境地,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低層次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和體能型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崗位難尋且不夠穩定,工資較低且勞動強度較大,工種危險且權益難以保障。
       2、就業組織引導相對滯后。近年來,*縣、鄉兩級分別成立了人力資源開發領導小組,部分鄉鎮委派了村級聯絡員,并建立了以縣勞動就業局為基礎的人力資源開發市場,有效地推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發展。但這一領域才剛剛起步,缺乏必要的工作經驗,特別是鄉鎮級勞動力資源開發中心,人員多為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兼職,沒有專人經營,精力投入有限,職能職責運行不能到位,多數打工者停留在熟人介紹和外出自找,政府聯絡或勞務中介者較少,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不高,勞動力轉移盲目性較大。在隨機抽樣調查的123名外出務工人員中,經熟人和親友介紹的68人,占55.3%;外出自找48人,占39%;經勞務中介組織輸出7人,僅占5.7%。同時,縣、鄉勞務市場之間缺少信息溝通與交換,不能形成信息資源共享的整體優勢,存在單一性、封閉性和臨時性的缺憾。
       3、職能部門服務不夠規范?h直各部門及鄉鎮對勞務輸出工作有較高的認識,把它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性的產業來抓,盡力搞好相關服務。但也有一些部門存在服務不夠、職能缺位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務輸出工作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外出務工證件辦理上,如身份證的辦理、駕照的年審、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手續繁瑣,費時費勁。不管是打工,還是做生意,時間寶貴,缺少證件,或在辦證換證上耗時過多,都會喪失機遇,貽誤商機。如從珠;*駕證年審一趟需5天,花費在2000元以上。
       4、農民工維權體系缺位。一是農民工自身缺乏維權能力,限于自身素質的制約,大多數農民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或由于就業競爭的壓力,打工者處于弱勢狀態,受雇企業缺乏誠信,不愿承擔更多的義務,不愿簽定勞動合同,不積極購買勞動意外工傷保險,使多數農民工出現意外事故之后,缺乏必要的醫療和生活保障。二是政府及職能部門缺乏為農民工維權的保障機制。在農民工出現重大傷亡事故后,縣、鄉政府和職能部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進行了不懈地努力,成功處理了如*煤礦、*煤礦等重大傷亡事故,有效維護了死難者及家屬的合法權益。但這些機構只是臨時組成,缺乏維權的長效機制,不能有效確保維權工作的連續性和實效性。
       三、加速勞動力轉移的建議與思考
       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農村經濟的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步伐,在于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步伐。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素質,增強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應成為打工經濟的重要基礎工作。抓好基礎工作,必須充實、完善和加強就業信息服務、職業技術培訓和維權保障三大系統建設,為打工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政府全力引導,部門支持配合。政府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中長短期人力資源轉移目標,明確工作計劃和轉移方向,規范部門行為,嚴格獎優罰劣。各部門要主動服務于打工經濟大局,依據政府總體規劃,切實履行自己職責,自覺接受政府工作指導和績效目標考核,在發展與服務上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2、落實配套資金,支持技術培訓。以國家六部委實施的“陽光工程”為契機,積極加快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及國家煙草專賣局對口幫扶*的機遇,加大培訓項目爭取力度,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現農民工的有效轉移和就業,促進打工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培訓資金監督和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真正用于支持培訓質量高、辦學有特色、能夠形成*打工品牌優勢的培訓機構上。
       3、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對全縣打工培訓機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以縣委黨校、職教中心、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縣二中、縣三中為重點,以鄉鎮初級中學為輻射的打工經濟培訓系統,不斷完善培訓機構的師資培育及教學考評機制,重點扶持辦學條件好、有發展前途的培訓機構,并通過公開招標的辦法,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打工培訓。培育職業介紹中介機構,提高培訓師資綜合素質,是辦好農民工就業職業技術培訓的關鍵,可以采取與企業合作,簽定用工合同,實行定單培訓;支付培訓資金,定向輸送人才的辦法;或與對口企業建立實習協議方式,廣泛吸收社會力量辦學。
       4、簡化辦證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公安機關要簡化居民身份證的辦理程序,縮短辦證時間,實行外出務工人員身份證辦理綠色通道工程,在身份證的新辦、補辦及換證上,以公安戶籍資料網上登記為依據,實行公安局戶籍科—站式辦理;或建立吸納*籍務工人員基地的對口企業與縣公安局的戶籍辦理直線聯系機制,企業提供民工戶籍相關資料,并統一為*籍民工辦理身份證件。駕駛證的年審,符合條件的應隨機驗審換證,不便回鄉的,交警應開辦審驗郵寄業務,為打工經濟提供優質服務。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應積極實行住地管理制度,在堅持定期見面制度前提下,對打工者密集的地方,及時設立流動黨支部等工作機構,輔助管理與監督。
       5、嚴格收費標準,禁止越權收費。在辦理農民工進城務工和企業用工手續時,對收費項目除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證書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費用。為打工者提供技術培訓、職業介紹、勞務信息服務,要充分尊重民工的意愿,堅持自愿原則,由民工自主選擇,由物價和財政把關。要經常開展此類收費項目專項檢查,嚴格查處“三亂”行為。
       6、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維護民工合法權益。一是打工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在上崗前與企業簽定勞動合同及相關的勞動工傷保險協議;二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廣泛宣傳和有效監督,促使用工單位規范運作,誠信經營;三是建立法律援助制度,適時建立和壯大打工者維權基金,切實維護打工者的合法權益,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安全感。
       7、健全信息網絡,打造轉移平臺?h、鄉兩級要加強領導,歡迎光臨517878秘書網 www.517878.com嚴格管理,根據需要設定機構,確保勞動力轉移工作專人專班,有崗有責,建立主要勞務輸入基地(企業)與我縣縣、鄉兩級勞務市場勞務用工信息的互通互聯和交換網絡,促進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形成便捷暢達的信息通道,更好地為打工經濟提供信息保障。
       
       

    【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思考】相關文章:

    再就業及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對策08-15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現狀、問題及對策08-15

    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踐與思考07-23

    **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現狀及對策08-12

    ×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情況調研08-12

    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經驗交流08-24

    關于農村勞動力素質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12

    縣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思考08-12

    市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現狀分析與思考08-1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