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加強特殊類型黨員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加強特殊類型黨員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時間:2023-02-24 14:22:12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加強特殊類型黨員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出現了一些停產半停產企業職工、失業人員、外出務工人員等特殊類型的黨員,黨員隊伍的成分越來越復雜化,同時也加大了教育管理難度。面對這種新情況、新變化,我們按照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對全縣特殊類型黨員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就如何加強管理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一、特殊類型黨員的現況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共有特殊類型黨員1336名,在特殊類型黨員中,停產半停產職工62名,失業工人和管理技術人員622名,有償解除勞動合同職工268名,離退休職工163名,待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復轉軍人23名,其他類型黨員198名,分別占4.6%、46.6%、20.1%、12.2%、1.7%和14.8%。
       在特殊類型黨員中,外出務工經商的有221名,占16.5%,這些黨員在構成上,以中青年為主,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相對較高。分布上,主要集中于集貿市場、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從事商業、建筑業、工業、服務業、運輸業等;流向上,以省內流動為主,也有相當一部分在省外流動,農村流向城市的占多數;方式上,以自發流動為主,部分流動黨員具有相對集中、固定的特點。絕大多數特殊類型黨員仍然在縣內生活,共有1115名,占83.6%,這部分黨員主要是年齡偏大的下崗職工黨員、解除勞動合同的黨員和離退休職工黨員。有近半數的特殊類型黨員游離于黨組織教育管理之外,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認為特殊類型黨員對本單位的作用不大,甚至認為是負擔,麻煩事情多,多管多操心,少管少操心,不管不操心,忽視和放棄了這部分黨員的教育管理。在對特殊類型黨員管理工作上一定程度地存在與實際聯系的還不夠緊密,方法陳舊,思路單一,缺乏健全的組織設置,教育管理手段滯后,管理教育模式簡單,管理目標缺乏系統性,有效機制不健全。其結果是,基層黨組織與這部分黨員缺乏必要的聯系,黨員不找黨組織,黨組織也不聯系黨員,部分特殊類型黨員理想信念淡薄、組織觀念不強,不能很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等等。
       二、主要建議與對策
       (一)轉變工作機制,強化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對特殊類型黨員的管理,最難的就是流出黨員,出去時到所在黨組織登記一下,但出去以后就很難聯系上了,有的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出去了。他們在外面的思想狀況、現實表現不得而知。從一些基層黨的工作者的談話中,我們體察到了流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由于種種原因,流出黨員與所屬黨組織和當地黨組織聯系都比較少,教育管理確實不容易。為加強這部分黨員的管理教育,應逐步實現三個轉變。
       第一,由靜態管理變動態管理。從流動黨員流動性比較大的特點出發,實行流動黨員流動到哪里,就管理監督到哪里。在流動黨員剛剛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的時候,我縣采取“黨員登記卡”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主要做法是,黨員外出前到黨支部請假,填寫“黨員登記卡”,寫明外出理由、時間、去向等,以便黨支部定期聯系,寄送學習資料等。流出黨員回來后,及時到黨支部銷假,在“黨員登記卡”上填寫在外期間的思想、工作情況。實踐中,一些基層黨組織發現采取這種靜態管理方式,很難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位。因此,一些基層黨委開始采取“流動黨員管理卡”。凡外出3個月以上的黨員,都要到所屬黨支部辦理“流動黨員管理卡”,外出后持卡與當地黨組織聯系,并參加當地黨組織的活動,接受當地黨組織教育管理。參加當地黨組織活動情況、各方面表現,由當地黨組織填寫在“流動黨員管理卡”上。流出黨員年終向所屬黨支部匯報外出參加組織活動情況和思想、工作情況,交回“流動黨員管理卡”備查。
       第二,由遙控管理變靠前管理。無論是實行“黨員登記卡”、“流動黨員管理卡”還是《流動黨員活動證》,所屬黨組織都只能是在后方遙控管理流動黨員,這種管理很容易出現“空檔”。隨著大批人員到同一個地方甚至同一個行業務工情況的出現,各級黨組織應靠前教育管理流動黨員,逐步探索出一些新辦法。一是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區建立黨組織?h級組織部門應在本縣流入黨員相對集中的城市社區成立黨組織,動員流動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到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并根據原籍、職業等情況成立黨小組。二是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行業建立黨組織。行業內的流動黨員聯系比較多,在流動黨員比較集中的地區按行業建立黨組織,可以有效地解決部分流動黨員不能過組織生活的問題。三是在流出黨員較多分布較散的城市設立黨建聯絡員。聯絡員由縣委組織部考察確定,統一頒發聘書。聯絡員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掌握周圍由本縣流入黨員的工作、學習和思想狀況,及時做好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由松散管理變規范管理。為使流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向規范化、制度化邁進。應建立健全四項制度:一是黨員外出登記制度。由縣委組織部統一印制外出黨員登記表,黨員外出前,必須到所屬黨支部提出申請,將外出時間、地點、從事何種工作以及組織關系管理等情況進行登記。二是定期匯報聯系制度。外出時間不足3個月的黨員,回來后要及時向所屬黨組織匯報情況。外出3個月以上的黨員,每季度要以信函或電話等形式,向所屬黨組織匯報一次情況。所屬黨組織指定專人與外出黨員聯系,定期把支部活動情況和要求寫信告訴他們,并寄發有關學習資料。三是跟蹤管理制度。外出黨員所屬黨組織與外出黨員所在地黨組織保持經常聯系,及時掌握外出黨員的思想、工作情況?梢圆欢ㄆ谂扇说酵獬鳇h員所在地考察,檢查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每逢外出黨員中途返回時,所屬黨組織應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并組織集中培訓,強化教育。四是民主評議外出黨員制度。主要根據外出黨員匯報的情況和所屬黨組織平時掌握的情況及與外出黨員一起外出務工的黨員、群眾代表的評議意見,進行民主評議。
       對流入黨員的教育管理也不容忽視,難度不小,如有的流入黨員不愿公開黨員身份,有的不能出示黨員組織關系或黨組織證明信、《流動黨員活動證》等等。把流入黨員身份搞清楚了,教育管理工作就有了基礎。對流入黨員,要定期到市場、門店的管理單位調查摸底,要一個一個地找本人核實,在摸清流入黨員底子的基礎上,以流入黨員比較集中的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為基本單位,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可根據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在社區黨組織下設行業黨支部(小組),如餐飲業黨支部(小組)、建筑業黨支部(小組)等;還可以在社區建立流動黨員聯絡站或服務站,使每一名流入黨員都能就近參加黨的組織生活。
       (二)完善社區功能,加強純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特殊類型黨員除少部分外出務工外,絕大多數還在本地生活,除正常的組織生活之外,基本與本單位失去了聯系,一些黨組織對特殊類型黨員的管理不如社區黨組織管理更直接、更具體、更方便。我縣已經有320名特殊類型黨員移交社區管理。實踐中將這部分黨員納入社區管理,關系上比較順,效果上比較好。因此,要不斷完善社區功能,發揮這部分社區黨員的作用。
       第一,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斷創新。在本地社區的特殊類型黨員中有一部分屬于弱勢群體,有的沒有找到工作,有的年老體弱,生活比較困難。這些黨員渴望黨組織給他們更多的溫暖。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強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多從提高親和力上做文章。要從服務社區黨員和群眾出發,積極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黨員和群眾提供無償、低償服務。社區黨員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受到生動的教育和親情式的管理,黨的意識會更強,作用發揮得會更好。黨員在服務居民中才能找到自身價值,信心會更足,做黨的工作會更加理直氣壯。社區居民對黨員也會刮目相看,對黨才會更加親近。
       第二,教育管理工作要嚴格有序。社區黨員隊伍總體上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但也有少數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針對這種情況,社區黨組織要把處置不合格黨員作為增強黨組織戰斗力、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一個突破口,按“堅持標準、立足教育、區別對待、綜合治理”的方針,對不合格黨員進行妥善處理。要把好關鍵環節不放松:一是把好民主測評關。評議時可吸收一些政治素質較好、有一定參政議政能力的群眾代表參加;可聘請一些監督員。采取社區黨員、群眾代表對每一名社區黨員背靠背分類量化打分,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個檔進行無記名投票測評。二是把好調查審議關。根據評議標準、綜合走訪調查、民主測評、量化打分的情況,初步確定不合格黨員對象后,由社區黨組織對確定對象進行調查核實,寫出專題材料向主管黨委報告。黨委在審議時,注意區別不同情況,將因喪失信心和黨性立場,反對或抵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與因認識模糊,對黨的方針政策決議貫徹執行不力的區別開來;將因黨組織不健全而導致不能履行義務的,與主觀上的不愿意履行義務的區別開來;將因年老體弱或長期生病,無力完成黨組織分配工作任務的,與革命意志衰退、不起黨員作用的區別開來;將愿意接受組織批評教育、有改正意愿的,與拒絕接受幫助、我行我素的區別開來。三是把好審核關。主管黨委集體研究確定處置意見后,對不合格黨員作出最終處置之前,將有關材料報縣委組織部審核。組織部門著重審核提出的處理意見是否恰當,將審核意見及時向其黨委反饋。審核同意的,由黨委下發處置意見。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