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工作總結>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

    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

    時間:2023-02-20 23:02:17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


    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
            ——西峽縣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調查與啟示

    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

     

    在海拔2212.5米的中原第一峰犄角尖山下,有一個河南省海拔最高的村落——魚庫村,距西峽縣城90多公里。祖輩居住在這里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乎與世隔絕。今年4月以來廣播電視光纜架到村里,全村142戶人家有135戶安上了有線電視,30個頻道清晰的電視節目,使山里人一下子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村委主任王偉說:“白天干活,晚上看電視,村里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豫邊村地處豫陜兩省交界,是西峽縣最偏遠的山村之一,過去安裝地面衛星電視接收鍋,看到的電視圖像跟飄雪花一樣。去年11月縣鄉村光纜聯網后,該村560戶農家,504戶裝上了有線電視。人們從過去的牌場、賭場走出來,用電視上學來的技術,興起了種植熱和養殖熱,讓他們山挨山、地挨地的鄰村——至今還沒有看上有線電視的陜西省商南縣桑樹村農民羨慕不已。
    現在,象魚庫、豫邊這樣普及有線電視的村,在西峽已達到271個,西峽成為河南省實現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普及率最高的縣。今年四月省政府召開全省廣播電視村村通會議,在發言的8個單位中,7個單位發言時間限定在10分鐘以內,唯獨西峽發言一個小時。今年以來,全省已有90多個地市縣到該縣參觀考察廣播電視工作。
    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深山縣,是如何克服發展“瓶頸”,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廣播電視發展之路?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專程到西峽縣進行了調查。

    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概況

    西峽縣位于800里伏牛山腹地,豫、鄂、陜三省交界,面積3454平方公里,為河南省第二區域大縣。境內“八山一水零點七分田”,全縣18個鄉鎮,299個行政村,42.93萬人,鄉村人口占80.6%。
    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始于2003年。發展至今,縣、鄉、村、組廣播電視實現光纜聯網,全縣有線電視用戶達7.1萬戶,占全縣居民總戶數的70%,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全縣2997個村民小組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78.05%,有線電視覆蓋率由2002年的34%提高到現在的70%。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把無形資源變為有形資產,形成了規模經營,不僅整合優化了廣電產業,兩年新增用戶35200家,而且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迅速地傳遍千家萬戶,送去了黨的政策,送去了科技致富信息,也送去了豐富的文化大餐。
    西峽人的觀念更新了,精神風貌改觀了,視野開闊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廣播電視已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農村三大文明建設、服務“三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
    “過去,一山、一水之隔,隔斷了政策和科技,F在有了電視,種養培訓辦到家,先進文化送到家,科技致富發了家”。重陽鄉下街村梅家峪組50多歲的農民陳玉春如是說。這個組離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老陳通過中央電視臺第七套科技信息欄目牽線當“紅娘”,從幾千里外的浙江省引進優良板山羊品種30只,僅此一項今年可收入6000元。
    丁河鎮丁河村農民張崗,從不錯過中央電視臺7頻道節目和西峽電視臺“農民之友”節目播出的“食用菌技術講座”。憑學到的技術,張崗用棉殼、玉米芯等作原料,培植了袋料菌2萬多袋,今年已收入13000多元。在丁河村像他這樣的食用菌大戶已有20多家。
    現在,通過廣播電視了解市場行情,學習實用技術,掌握致富本領,在西峽已蔚然成風。通過廣播電視的帶動,西峽以食用菌、獼猴桃、中藥材為主的三大產業發展迅猛,生態旅游、民營工業也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
    西峽廣播電視現象引起了國家廣電總局和省市各級的廣泛關注。今年6月,中央電視臺受廣電總局委托,對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行了專題調查,他們認為西峽作為一個山區縣,能基本達到有線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圖像清,實現縣鄉村組廣播電視光纜聯網,全國少見;有線電視入戶率之高,縣辦電視節目質量之高,群眾滿意程度之高,在記者采訪過的全國300多個縣市中,西峽是第一個。

    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基本經驗

    透視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有五點經驗可供借鑒:
    領導重視,優化發展環境。今年,西峽縣委、縣政府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列入全縣重點辦的七件大事之中,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臺帳,定期督查落實?h委書記楊炳旭、縣長張生起和主管縣領導,多次親臨縣鄉村廣電聯網施工一線,慰問廣電職工,指導網絡建設工作。
    網絡發展,資金是關鍵。從2003年起,西峽財政每年都撥?钔度霃V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并在財政調控、貸款上給予優惠?h廣電局和18個鄉鎮廣播電視站同舟共濟,通過貸、借、賒、內部挖潛、增收節支等形式,共籌資1800萬元,破解了資金難題。
    理清思路,選準覆蓋形式的突破口。為落實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發展目標,局領導班子帶領專業人員,深入鄉鎮村組,對全縣網絡現狀進行調查摸底,發現過去大多數有線電視只通到鄉鎮所在地,相當多的村群眾看不到有線電視。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對安裝有線電視、豐富文化生活、獲得致富信息的愿望日益迫切。鄉村干部也熱切希望通過電視把農民從“牌場”、“賭場”解脫出來發展經濟。
    用那種形式發展才能滿足群眾需要?他們認為,搞無線電視,山區傳輸困難、圖像不清、頻道少;搞小前端,效果差,也不便網絡整合和統一管理。發展有線電視,實現縣鄉村光纜聯網,雖然投資大,但效果好,能實現多功能開發和集約經營,增強競爭實力,把產業做強做大。于是,他們確立了“2003年啟動,2004年決戰,2005年掃尾,用3年時間,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和縣鄉村光纜聯網”的總目標。
    通過兩年多的村村通攻堅戰,現已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村組、自然村為輻射點,廣播和電視、有線與無線多層覆蓋的廣播電視網絡。
    科學規劃,提高有效覆蓋率。西峽縣區域面積大,山高路遠,地形復雜,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落11000多個。山區地理環境成為制約廣播電視發展的突出“瓶頸”。對此,西峽廣電局從實際出發,按照“先易后難,先集鎮后鄉村,先區域后聯片,逐步實現全縣廣播電視光纜聯網”的思路,多管齊下,著力提高廣播電視有效覆蓋率。
    五里橋鄉緊鄰縣城,有11000多農戶,然而直到2003年底,該鄉有線電視用戶只有300多戶。該鄉網絡發展三上三下,由于原來采用衛星小前端和電纜傳輸,節目頻道少(5套),信號模糊,用戶安裝少,正常維護費用(電費、機修費、人員工資)無法保證,致使電視傳輸時斷時續,群眾意見大,負債30多萬元,導致網絡癱瘓,節目中斷。為解決這一“盲點”,縣廣電局組織兩個施工隊,局班子成員帶隊,一輪一個月,從去年正月十八進村到現在,一直吃住在工地。廣電隊伍的“老八路”作風感動了群眾,贏得了鄉黨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擁護和信賴。施工所到之處,農民主動騰出房舍,提供茶水,幫助挖溝、拉線。鄉村領導也多次到施工一線慰問。一年多來,已在該鄉宋溝、燕崗、黃獅等18個村安裝有線電視4800多戶。
    近兩年

    來,西峽縣共籌資1800多萬元,新架光纜線路278桿公里,撤銷村級分站77個,新發展用戶3萬多戶。從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初,西峽廣電局投資670多萬元,實施了廣播電視“縣鄉村光纜聯網”工程,下傳節目30套,徹底結束了鄉鎮看不到市縣節目的歷史。西峽人十幾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熱電視,冷廣播”的大氣候下,西峽沒有忘記廣播網絡建設。去年投資9萬多元,建立數字化音頻工作站,實現了廣播節目數字化制作播出。今年又與省中波臺合作,使用2臺3000瓦發射機,覆蓋全縣人口88%以上,覆蓋率擴大10倍多。
    創新機制,確保村村通、長期通、戶戶通。該縣對鄉廣播電視站人事、業務實行統一管理,對站長實行聘任制,對專職維護人員實行動態管理,簽訂用工合同,擇優錄用。有線電視線路一律按標準化施工,對以前架設的線路全部升級改造,對縣鄉聯網光纜實行分段管理,保證了縣鄉干線光纜始終暢通無阻。加大廣播電視政策法規宣傳力度,成立了稽查大隊,配備執法人員和專用車輛。2003年以來,依法處理各類損毀廣電設備和私拉亂接有線電視案件2600多起,凈化了廣播電視發展環境。
    優化服務,塑造廣電新形象。2003年以來,西峽廣電局多方籌資257萬元,購買了8套數字化攝、錄、編、播設備,全部更換了陳舊的模擬設備,畫面清晰度實現了質的飛躍,徹底告別了電視圖像不清、色彩失真的歷史。在縣臺節目制作上,實行精品化、欄目化,開設了“請您欣賞”、“電視散文”、“農民之友”、“衛生與健康”等16個專題,提升了節目品位,增強了節目深度和廣度及節目的可視性、實用性。還先后推出9個片花、新聞片頭和播音員背景畫面,使《西峽新聞》成為全縣干部群眾每天最關心和必看的節目。增強了電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為拓寬宣傳形式,西峽廣電局先后舉辦了2004年、2005年兩場大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在全市縣級臺開了先河。兩臺晚會規模之大、品位之高、特色之濃,在南陽市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年6月,又舉辦了“西峽縣鄉村廣播電視聯網開通慶典”文藝晚會,營造了濃厚的村村通發展氛圍。
    為服務好用戶,西峽縣廣電局和18個鄉站分別成立了安裝維修服務中心和維修站,制訂了《服務承諾》,公示了服務、舉報電話。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城區2小時服務到位,鄉村12小時服務到位?h局還從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執法執紀部門、社會知名人士中聘請了10名行風監督員,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西峽縣廣播電視村村通帶來的啟示

    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探索和實踐,已成為全市、全省廣電系統產業發展的參照,帶給我們的是理性的啟迪。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是加快發展的根本。該縣克服山區面積廣、聯網戰線長、人口分散施工難、投資大的諸多困難,千方百計謀發展,沒有錢,自己想辦法,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為節約資金,凡是自己能干的活,一律自己干。在設備購置上,做到貨比三家“陽光采購”,縣鄉村聯網工程,原測算工程投資830萬元,通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和義務勞動,實際投資675萬元,既保證了工程質量,減少了開支,又鍛煉了隊伍,增強了實力,用三年時間實現了縣鄉村廣播電視光纜聯網,拉動了村村通工程,全縣新增用戶3萬多戶。實踐證明,只有發展才是出路,只有發展才能克服困難,只有發展才能凝聚人心。
    高標準規劃,高標準施工,是搞好事業的基礎。提升廣電競爭力,網絡建設是關鍵。西峽縣廣電局對聯網工程高標準一步規劃到位,分期分批實施,做到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統一管理。在施工中,局班子成員輪流值班,白天黑夜連軸轉,做到指導在工地,督查在工地,開通一個村,見效一個村,圖像清晰一個村,確保每項工程都成為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
     強化管理,激活內力,是做好事業的保障。西峽廣電局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明確提出“網絡建設沒位次,干部使用沒位置,能干會干給位置”。推行規范化管理模式,增強內部活力和發展動力!皬V電興衰,我的責任”、“廣電是我家,發展靠大家”和機關化、軍事化、企業化“三化”管理及廣電政策法規宣傳教育等一系列活動,提高了員工素質;給職工加入醫療保險,給線務維護員辦理人身保險,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全系統干部職工精神飽滿,越干越有勁,越干越有奔頭。
     出成績,出效益,有為就有位。西峽廣電局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全方位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快有線電視發展,實現縣鄉村廣播電視光纜聯網,使全縣廣播電視事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凝聚了人心,贏得了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群眾的好評。兩年來,凡是縣委、縣政府的重大表彰和獎勵,都有廣電局。去年,在全縣萬人行風評議活動中,廣電局名列十佳優質服務單位。今年,縣委、縣政府又把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列為全縣七件大事之一,并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也積極配合,為西峽廣電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未雨綢繆,超前應對,是發揮喉舌作用、做大做強產業的關鍵。廣播電視既是事業,又是產業,既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任務,同時又是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文化生產力,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縮影。伴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行業競爭的加劇,整合廣播電視資源優勢特別是網絡優勢,實施集團化、一體化戰略,已成為廣電行業提升競爭實力、迅速膨脹自身的重要選擇。西峽縣實施縣鄉村廣電光纜聯網,正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
    西峽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實踐證明,只有廣播電視網絡暢通了,電視節目辦好了,服務質量提高了,電視用戶才能不斷增加,黨和政府的聲音才能真正傳遍千家萬戶,網絡發展的后勁才能凸現,群眾才會真切感受到廣播電視帶給他們的諸多實惠,廣播電視才能擁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廣播電視發展的一面旗幟】相關文章:

    校長是課改的一面旗幟08-17

    何小川精神評論:何小川是一面旗幟08-22

    高舉科學發展觀的旗幟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持續發展08-12

    高舉科學發展觀的旗幟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持續發展08-15

    對加快發展縣廣播電視業的調查與思考08-12

    先輩的旗幟作文05-05

    一面引領社會風尚的旗幟[六論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08-15

    給自己樹一面旗幟讀后感09-19

    一面一面造句08-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